平常艺术节,让人人看见艺术与日常的切磋
撰文丨桔次兰
这是 一时半刻第 914 篇文章
傍晚7点,缓慢吞噬白昼的落日余晖,驱散不了人来人往的热闹气息,这是马克下班回家路上的日常景象。
走在这条他再熟悉不过的老街,想起家中空置已久的花瓶,他决定捎上一束向日葵,顺便带上爱吃的清脆冬枣,与小区里一起玩滑板的朋友一起「串街」,城市生活的日常之花,正悄然绽放。
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
△点击查看第三届平常艺术节纪录片《平常的日与夜》
像马克一样注重生活仪式感的人还有很多,他们在日常中发现当下的美好。
若把时代比喻成一个大舞池,每个人的故事在这里争奇斗艳,每一个「你我她他」都因精彩的平常生活而绽放光芒。
时代中国第三届平常艺术节的主题,正采用了最通俗易懂的「你我她他」,让新世代观众也能「轻松入场」。
三大活动板块:「人人座谈」「从从市集」「众众晚餐」,从人人到众众字面上的人数增加,体现了平常艺术节「促进社群破圈与融合」的愿景。
现场召集了7个领域艺术大家、19+潮流厂牌主理人,还有每一位在场的「你我她他」,相聚共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。
主讲嘉宾现场互动探讨 /图
过去那些被称为「艺术高地」的地方,就像块建筑冰块矗立在城市一隅,与周围热闹的社区相比,稍显突兀。
但近几年,我们欣喜地看见,越来越多艺术展览和表演开始融入社区,艺术与社群生活的关系似乎发生着微妙的改变。
杨 青丨论坛召集人
身 份丨资深媒体人、艺术策划人、艺术美育推广者
杨青一直致力于在艺术与公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。
作为本届平常艺术节「人人座谈」的召集人,她希望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、机构,勾画一个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「多维实验场」,建立一个充满开放性的艺术生活场景想象,共同探讨「艺术有机」的新视角,从而拓宽公众感知艺术的边界。
当观众问起何为「艺术有机」时,杨青回答道, 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,融合了城市、社群与艺术的关系,令艺术成为重新聚合社会关系、社群结构的有机成分。
庞 伟丨景观设计师、诗人
身 份丨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
主 题丨不种植物的公园
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庞伟,曾参与建设全国首个把设计主权交给大自然的特色项目——「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」。
他至今仍感慨,人应该给予大自然更多的信任,把艺术的画笔交还自然,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
「公园是一个城市自然浓度最高的地方,与过去不同,现在大多数公园不设围墙,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公共场域,这成为自然艺术更亲近生活的契机」。
黄礼孩丨著名诗人、广州新年诗会创始人
身 份丨诗歌与人 · 国际诗歌奖创办人
主 题丨诗歌如何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面镜子
黄礼孩偏爱用诗歌记录城市生活。
除了他定居的广州,还记录了集安的甲乙村、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等国内外城市,多年来推行着诗歌艺术介入城市公共场域的艺术实践。
黄礼孩说,「我们想做的诗歌,不是教他人如何写诗,更多的是教他人如何通过诗歌来理解生活,理解人生,理解生命」。只要细心察觉,生活处处充满艺术。
何健翔丨广州独立建筑师和城市学者
身 份丨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
主 题丨反常城市
何健翔是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的创始人,在建筑领域的设计研究中,尤其关注城中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。
现场他向我们提及「泛城市」概念,城市只作为进程而存在,没有始,没有终,从而道出「反常城市」的主题。
演讲结尾的「六脉城市」「岛屿城市」「漂浮城市」概念短片,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建设的另一种可能, 「我更愿意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,一个完整的生态,将艺术融入其中」。
陈 洲丨艺术家、策展人、儿童艺术教育专家
主 题丨从「再见了,杨箕我的家」说起
独立艺术家陈洲,花了十几年时间游走在广州各城中村。 他把城中村内被遗弃的物件收集起来,重塑成有情怀的艺术品。
陈洲夫妇著名作品之一「家」,是一面由一摞摞城中村门牌号拼凑而成的门牌墙。这幅作品被纳入深圳地铁美术馆项目,永久展示在深圳地铁香梅站。
陈洲提倡父母应重视儿童教育,培养孩子主动发现「生活美」的能力。「在女儿出生后的长达十年的时间里,我从事着儿童教育,坚持每天记录孩子成长点滴,尝试把多年对艺术的见解融入童话故事里」,陈洲说。
侯 莹丨现代舞蹈家、侯莹舞蹈剧场创始人&总监
主 题丨身体的感知之旅
艺术与空间能产生关系,身体与空间能否进行对话?中国著名现代舞舞蹈家侯莹,在中国大力推动现代舞公共空间与即兴创作,致力于打破传统观演模式及探索后现代舞蹈艺术。
在侯莹现场展示的演出视频中,舞蹈演员在连廊天台的玻璃上、书店等「不可能」的空间里忘我起舞,感染着观众主动参与其中。
侯莹表示,「艺术创作是有局限的,我们在不断尝试打破它,并从中寻找更多元的表达方式,使现代舞更接近观众,贴近生活」。
袁 鸿丨 著名戏剧制作人、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制作人
身 份丨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
主 题丨走向公共空间的表演艺术
「戏剧表演必须在专业舞台上才能呈现吗?」知名戏剧制作人袁鸿一上台就向观众抛出疑问。
他对于戏剧表演形式新的探索源于一个契机——2009年在爱丁堡花了10天看了86场户外戏剧演出,这些演出都是在桥洞下、废弃的火车厢、山顶、河畔旁。
他发现,无论是戏剧表演还是举办艺术节,与日常生活场景相融合才能产生绝妙的联动。
他认为,一场成功的艺术节,应该具备「城市品牌」的属性。所谓「城市品牌」,应该是观众真心认可的,「其理想状态应该是至少让观众驻足一到五个小时,并且愿意来第二、第三次」,他补充道。
方 毅丨时代中国设计研发中心总工
主 题丨生活艺术的融合与生长
地铁口的乐队、架空层的小课堂、美术馆门口的广场舞……方毅以社区中的社群故事为引子,传递社区空间不仅要高颜值,同时需要承载社区精神。
艺术和生活的有机,让我们探索并实现背后真正所渴求的情感价值。
对于生活艺术的理解,方毅表示,「艺术与生活是无边界的,只要我们心怀热爱、专注身边的艺术点滴,坚持去创造更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,那么艺术便无处不在」。
「从从市集」下午一点开市,比座谈开始的早一些。现场咖啡与牛杂味道相撞,竟然没有一丝突兀感。
伴随着间断的吉他声,一位颇有艺术感的男生摩拳擦掌,拿起喷瓶,对着带黑框的透明玻璃开始「作画」。
喷绘的男生叫WHYYY,是一位新派抽象涂鸦艺术家,他在现场完成一幅从零到一的即兴喷绘,引来了不少行人驻足拍照。 他用作品表达着他的态度:艺术没有距离。
正在完成喷绘作品的涂鸦艺术家WHYYY /图
尤克里里摊主曾小叭与她的朋友们,在摊位手把手教学尤克里里。
她与我们分享到,最初因为想传承父亲的吉他技艺,创立了UCLUB宇宙无限俱乐部。如今她已成为资深的吉他老师,通过吉他让大家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。 她还笑着和我们说,「生活,就应该自带BGM。」
曾小叭和她的朋友们正在现场教学简单和弦 /图
类似小叭和WHYYY一样有意思的摊主还有很多,比如广州本土集体回忆杀的阿婆牛杂、「旧式国产百货X粤语文化」的代表沙尘百货,还有龙凤街百货、fastoot急急脚、Kicks4Life、快纸paperwork等19+在地原创厂牌。
「参加了不少市集,像这样从被动购物到主动了解艺术创造过程的市集,真的蛮少见」,市集狂热粉米拉说。
与米拉同行的宝妈大陈,在公号看见活动预告很感兴趣,组织朋友一同参加。「想带孩子来感受一下艺术氛围,没想到她一坐下就不走了」,大陈指了指正在摊位上画画的小朋友说。
孩子拿起画笔,在绘画中感受艺术 /图
比起单向的商品售卖,摊主们更希望通过双向的交流与互动,把他们所热衷的艺术触达给来摊前的每个个体。
市集现场基于「城市艺术空间」的概念进行设计与打造,俯瞰整个市集,能看到主办方对于社群艺术融合这一概念包装的小心思。
市集俯瞰图,用几何图形拼接而成的融合之路 /图
五颜六色的几何圆形元素相互碰撞,每一个圆代表着不同领域的社群,通过橙黄渐变的小路产生连接,展现社群艺术生活的无限可能。
华灯初上,时代天境(金沙洲)美学空间化身一间城市客厅,把你我她他聚为「众众」。
透过Disco球折射出的斑斓光点,人们跟随现场卡拉OK的动感节奏摇摆起来, 左右手握着的不是骰子与话筒,而是家中最常见的桶与瓢。
被水桶这一舞蹈道具吸引而来的社区居民们 /图
这个场景让人回想起小时候,父母前脚刚踏出家门,我们后脚便拿起水桶与锅瓢,披上毛巾当战衣,在客厅享受当上小霸王的无忧时光。
用水桶拍打出节奏,伴随着歌声,身体跟着音乐自然律动起来。
若只身跳舞觉得缺了点什么,那就带上塑料薄膜,与自己来一场「云间走秀」吧。 此时水桶、塑料薄膜已不再是寻常的生活用具,它们变为与身体对话的媒介。
社区居民们参与云间走秀 /图
「众众晚餐」落地前,主办方召集了3天的社群工作坊,参与工作坊的人员囊括了公开报名的艺术爱好者、城市社区的居民以及其他城市的创作者。
「我们特邀二高表演与各参与者们一起,参与如确定表演形式、道具、舞台呈现等环节」,主办方介绍说, 「从每个共创作品的精彩呈现到整个晚餐的顺利落地,细枝末节都源于你我她他共同热爱的日常」。
想起共创工作坊的最后一天,在太阳准备下山的傍晚,生活艺术家在河边投入地敲击着手碟鼓。路过的人很多,跑步的大叔、遛弯的大爷、拍球的小朋友,甚至还有跑过的野猫……
鼓声、脚步声、潺潺的水流声似乎浑然天成,一切都融合在美好且舒服的画面中。 这就是一个城市最有生命力的状态,平常、无序、自发。如何传递城市这个泛社区的生活艺术,是平常艺术节一直在追求的。
傍晚时分,生活艺术家在河边敲打手碟 /图
截至目前,平常艺术节已顺利落地三届,时代中国的身份也从社区观察者转向共融共创者。
回顾第三届平常艺术节,「人人座谈」探讨艺术有机,「从从市集」营造圈层碰撞交融的文化实验场,「众众晚餐」进行社群共创对话,「城市·融合」社群计划的议题不断展开。
「探索社群艺术链接的可能性,与城市泛社区对话、融合」是一个值得长期深入探讨的议题,平常艺术节正是基于时代中国社群品牌「时代趣乐部」主张,意图孵化出充满趣味的理想社区的产物。
当被问及举办平常艺术节的初衷,主办方回答说,「希望大家跳出小空间里的平常艺术,去发现城市大空间里的平常艺术。通过结识不同地域、圈子、领域的人,去感受他们眼中平常而精彩的生活艺术」。
平常事物易被忽视,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传统艺术筑起的高墙一角,去发现身边生活中的艺术。当平常之物与艺术发生点滴连结时,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。
桔 次 兰
你身上有光,我抓来看看
聚合阅读